池上書局
池上書局的外牆貼滿藝文資訊的海報,大大小小的盆栽種滿花草,店門外還停著兩輛腳踏車,很有些小清新的味道。抬頭一看,「池上書局」四字浮雕在上方,漆在字體上的紅色顏料早已褪色,顯得莊嚴又有歷史痕跡,與店門前溫暖、文青風格的擺設格格不入。如若了解池上書局的歷史,便知池上書局於1955年草創,創立者是店主簡博襄的爺爺。有這麼歷史風味的招牌,倒也不稀奇。
關於「池上書局」
池上書局的店面格局一分為二,靠近大門的一區販售文具小物,而較靠內的一區則陳設了六個書櫃。仔細一看,櫃子上方皆有小字寫著:「陳文茜書櫃」、「蔡康永書櫃」、「蔣勳書櫃」等。
這些書櫃存在的原因讓人心酸。數年前由於地理環境偏僻,供應商斷絕了池上書店的實體書通路,陳文茜因緣際會下得知池上書局的困境,便將一櫃子書捐贈給池上。隨後,蔣勳、蔡康永、劉克襄、侯文詠數位作家也陸續將家中藏書捐贈給池上書局。
書店獨有的角色:傳遞知識的平台
簡博襄店主,大家都叫他簡大哥。問起簡大哥回鄉接手書店的原因,他說:「一個書店能在地方堅持40幾年很不容易,如果收掉會很惋惜。有些人會覺得放棄台北的工作很可惜,但我沒什麼事業心,所以當時沒有猶豫,就回來了。」
這麼說著的簡大哥,看似對事業沒想法,卻對書店的志業很堅持。在實體書店經營越發困難的情況下,被問及是否因此產生放棄的念頭時,簡大哥顯得不以為然:「當初既然決定接手書店,就不是為了經濟考量而回來的,所以也必須承擔接手書店的後果,不能說放棄就放棄,要堅持自己的初衷。」
簡大哥經營池上書局,首先「服務」的便是附近的鄰里鄉親。簡大哥初接手池上書店之時,由於營業時間長,社區若舉辦活動也都選擇到池上書局,意外地成了社區聚集的平台。
對此,簡大哥也說明:「書店適合成為傳遞知識、提供藝文資訊交流的平台。如果講座要在雜貨店辦,感覺也怪怪的,我認為這是書店獨有的角色和義務。」
簡大哥很重視這樣知識傳遞的平台,他希望能為在地服務,提供學生教育的管道。